一、办学历史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由宜宾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34年的宜宾初级农作科职业学校,2002年由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宜宾农业机械化学校(宜宾工业学校)和宜宾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拥有89年的办学实践和历史积淀。
二、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鼎承大同 钵传天工”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师生人人出彩”育人理念,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级院校,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第二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四川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川南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宜宾市职教联盟副理事单位、宜宾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三、办学规模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829亩。争取市政府支持整体迁建至宜宾高职园,规划新校区1215亩。设有15个职能部门、2个群团机构和12个二级学院,现有在校生14003人,教职员工774人,其中专任教师646人,高级职称比例30.6%,博士71人(含在读48人),硕博士研究生教师比例39.3%;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50个,建有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四、办学成果
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按照产教融合要求,努力构建与区域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体系,现有大专招生专业52个,建成国家级、省级骨干重点专业10个,“双带头人”专业49个,酿酒技术专业群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立项四川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酿酒工程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批“2022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建成国家级、省级课程47门,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专业大类校内实验实训中心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19个;建立1+X技能鉴定站点38个,教育部前五批立项1+X证书制度试点总数67个;能开展15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53亿元。近三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文体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52项。学院连续获评“四川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五、产教融合
学院统筹区域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资源协同创新,聚集凤凰卫视、华为、百度、五粮液、四川时代、华中数控、大族激光等一大批各领域头部企业,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校企合作,设立新能源电池学院、华为ICT学院、四川(宜宾)互联网学院、宜宾燃面学院、元宇宙产业学院、数字文旅产业学院等8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了40余个产教融合重点项目,2个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案例入选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争取市级支持建设职教云平台,全方位推进职业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
六、国际合作
学院借力“一带一路”“南向开放”战略机遇,承办“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牵头成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已成为四川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输出中国“酒都工匠”品牌,与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合作共建“酒都工坊老挝分中心”。积极服务中老铁路,提前布局中老铁路建设运营的人才需求,现有铁路信号、国际物流、机电一体化等老挝留学生143人,是川南地区第二大留学生培养高校;中老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立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模式和宜职案例。引入德国机电一体化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引进专业教学标准,开展师资培训,以中德双元制AHK机电一体化工川南认证基地建设中德国际学院,在吸收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升高技能人才的自主培训能力。
七、发展目标
学院按照“调迁、扩规、进位、升本”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立足宜宾、辐射西南、全国一流、国际水平”开放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向建成现代职业院校迈进。
为适应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及以上)25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岗位及名额
1.引进对象:具有机关、企事业单位技术技能工作经历,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及以上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2.引进名额:50个。具体岗位及名额详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招聘岗位表》(下称《岗位表》,附件1)。
二、选聘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未受过任何刑事处分。能够遵守学院规章制度,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热爱教师职业,注重师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精通应聘岗位的业务,有胜任本岗位的工作能力。
(三)身体健康,能适应报考岗位工作要求。
(四)因学院教育教学需要,引进高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学院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原则上需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五)具有从事学院连续两届以上招生的专业或相近专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等。
三、用人方式及薪酬待遇
(一)校编引进
1.年龄要求。年龄不超过55周岁(女性不超过50周岁)。
2.工作要求。履行同类同级岗位在编在职专任教师工作职责,并按照同类同级岗位在编在职专任教师管理与考核。其服务年限至法定退休年龄。
3.薪酬待遇。
(1)工资待遇参照同类同级岗位在编在职人员标准执行。
(2)正高级工程师和特级技师及以上等级的技能人才,可申请30万、40万、50万年薪,并承担相应档次年薪的项目任务。
(二)柔性引进
1.年龄要求。年龄不超过65周岁。
2.工作要求。
(1)外聘教师。能按照二级学院课时安排,保质保量完成课程教学。
(2)产业教授。每学期在校工作不少于两个月(全学年不少于四个月),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带领团队参与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在校工作期间,参照在编在职人员进行管理和考核,并完成所在二级学院的相应工作任务。
3.薪酬待遇。
(1)外聘教师。只参与课堂教学的,按课酬标准领取课时费。
类别 | 正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及以上 | 高级工程师 | 高级技师 | 技师 |
课酬标准(元/课时) | 248 | 200 | 120 | 100 |
(2)产业教授。对于学院急需且影响力大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每学期能够在校工作两个月(全年四个月)及以上,参照全职对待,履行相关职责,报酬为15万元/年(税前)。聘用期内,完成的项目科研奖励,按照在职人员科研奖励办法执行。
四、报名
(一)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报名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发送至电子邮箱。(邮箱地址:ybzyjsxy_rsc@163.com
并抄送至:jszpw01@163.com(邮件主题:高校教师招聘网-姓名-专业)
)。咨询电话:0831-8271209;
2.报名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0日。岗位名额按招聘名额招满即止。
(二)报名时应提交个人简历等材料:
1.本人身份证明材料;
2.有关学历学位证明材料。扫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历学位证书(毕业证和学位证);
3.《岗位表》上要求提供的其他职称、职(执)业资格证获奖证书、职称证书、业绩成果等证书或材料的扫描件一并打包;
4.有关工作经历证明材料。请提供机关、企事业单位技术技能工作经历证明;
5.应聘人员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必须真实,如弄虚作假,取消应聘资格。
五、考核
学院将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应聘资格审查和简历挑选,择优确定参加考核人员。不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取消应聘资格。资格审查贯穿选拔全过程,一经发现报考者不符合岗位条件的,取消选拔资格。
1.校编引进的,根据报名情况,由人事教师处适时统一组织试讲考核,考核程序参照事业人员公开考核招聘流程。
2.柔性引进的,外聘教师由二级学院即时考核面谈,教务处集中开课考核。产业教授由二级学院考核面谈后,参加学院学术委员会评估。
六、体检、考察、公示、录用
(一)经考核确定为校编拟录用的人员,由学院组织参加体检、考察(体检、考察、公示等按照有关规定与要求开展);
(二)拟录用人员经公示,没有投诉、经查投诉不实或投诉属实但不影响办理入职手续的,将由学院复核资格办理相关入职手续、签订合同。
七、其他事项
(一)年龄、工作经历等计算截止日期为此次公招报名的第一日。(例:“年龄:55周岁及以下”,指截止此次公开报名的第一日未满56周岁,以此类推);
(二)学院将在考核、考察、报到入职、试用期等期间安排对应聘人员资格进行复核,如发现提供虚假、无效材料或有其他不符合招聘要求情况的,取消招聘资格,已经录用的,取消录用,与其解除合同;
(三)本公告由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事教师处负责解释。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2023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