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麓、土默川腹地,是自治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建筑类高等院校。学校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城市建设部呼和浩特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升格举办本科层次教育,更名为内蒙古建筑学院。1961年,自治区政府决定进行院校调整,将内蒙古建筑学院恢复为中专建制,更名为内蒙古建筑学校。1979年,经原国家教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采暖通风和建筑企业管理等专业举办本、专科层次教育,连续培养了6届本科毕业生和5届专科毕业生。1994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六所建筑类重点中专学校之一。1999年7月,经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关系由自治区建设厅调整到自治区教育厅。2002年3月,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自治区政府决定将内蒙古建筑工程技工学校并入学校。
学校是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设备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首批高职院校教学诊改试点校、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校、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院校、首批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实验校、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全国建设行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学校同时还是自治区“三全育人”改革试点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自治区劳动教育实验校,入选自治区退役军人技术技能培训基地、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自治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内蒙古工匠学院、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生态和新华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61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建筑施工、装饰、采暖、给排水、消防、交通、管理等各类校内专业实训室148个,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建成达能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等4个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获批4个自治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校外顶岗实习基地347个。
学校现设有建筑工程与测绘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山水绿景生态建设学院)、建筑设备与自动化学院、建设工程管理学院、交通与市政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信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军体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与数据管理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等15个教学和教辅单位,设有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等18个管理服务职能部门。
学校现有教职工622人,其中专任教师483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04人(其中正高57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94人(其中博士29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聘请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139人,“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逐年攀升。
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8%以上,年内跟踪毕业去向落实率达100%,连续多年位居自治区公办高校之首。建校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9万余名毕业生,自治区建设行业业务骨干中,内蒙古建院毕业生超过75%。学校年承接社会和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近万人次。近五年,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自治区级奖项197项。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获奖4项、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奖1项、华北五省及港澳台计算机应用大赛获奖2项。
学校紧密对接土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重点在智能建造、绿色节能、市政路桥、特种设备、消防安全、航拍测绘、生活服务、文化传媒等技术领域布局专业(群),形成“四梁八柱”的专业对接区域产业架构。现已建成以土建大类为主,兼顾交通运输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信息管理等8大专业集群、51个高职专业的布局。同时建有“1+2+8”三级专业群,“1”是定位服务国家节能减排、环境宜居战略,建有国家级专业群“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群”1个;“2”是定位服务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习总书记交给自治区的“五大任务”,建有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风景园林专业群、智能建造专业群”2个;“8”是定位服务呼包鄂乌城市圈和乡村牧区建设,建有校级专业群8个。此外,还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国家教学资源库7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2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9门,自治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分别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合作举办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环境设计、工程造价、建筑学、会计学、工程管理等8个专业的职业本科教育。
近年来,学校获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主编“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8本,主编“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7本,自治区“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5本,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现有建筑信息模型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15个,与腾讯公司、兴泰集团共建产(企)业学院13个。2022年底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自治区高职院校唯一),2023年获批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治区高职院校唯一),1项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创新团队项目,1个案例入选2023年全国50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区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区高校维稳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心理学行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全区“五一劳动奖”荣誉称号、察右前旗人民政府“脱贫攻坚‘定点帮扶’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了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同时,全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拓展智能制造领域的中德合作,电气自动化专业牵头的“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即SGAVE项目)入围教育部备选项目,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向北开放职业教育联盟,与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哈萨克斯坦萨特巴耶夫大学、蒙古国IET技术工艺高等学院共建“骏马工坊”国际合作品牌,开展“云上教研”活动,在名师联合指导授课、学生交流访学方面以及建筑类国际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马来西亚苏丹再纳阿比汀大学共建“中马”人才联合培养与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及“中文+职业技能”等项目;与南通六建、内蒙古江苏商会及自治区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市设立“中蒙建筑科技交流中心”;立项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1项;组织申报的“测绘技术”“建筑施工技术”两项职业标准获批“塞拉利昂非洲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标准输出取得实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