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学校坐落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新城区,是吕梁市唯一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创办于1978年,前身为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和吕梁理工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21年被省教育厅列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办学4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地育苗,坚持扎根吕梁、服务吕梁、研究吕梁、贡献吕梁,秉持“弘毅行知”校训不断开拓进取,涌现出李旦初、王嘉琦、闫玉斌等一批中外知名学者。
目前,学校拥有主校区、创新港校区和交口分院三大校区,占地面积131.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53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设有16个教学单位,1个综合实习实训基地(交口分院),45个本科专业,其中省内2A批次录取专业25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农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教学立校”战略,将弘扬吕梁精神、传承晋绥文化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构建了以“三个文化”为载体的特色育人模式。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课程29门。课程多次入选教育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铸魂育人反响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先后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试点院校,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首批建设单位、山西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5G+智慧矿山示范性仿真教学项目入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得项目应用试点的单位。33个就业育人项目获教育部立项。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木偶戏传承基地入选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确立了“卓越理工、特色文科、精湛艺体、优等师范”的学科布局,形成了“2+X”的硕士授权单位建设布局。学校现有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山西省特色植物功能成分工程省级重点研究中心、煤矿机械装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省级重点创新团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吕梁林果植物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特色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室、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实验室等7个吕梁市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10余项。获批省委宣传部红色文化重点智库研究项目。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师资体系。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8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9人、博士227人(含在读)。拥有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优秀人才30余人。柔性引进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等30余名知名专家担任学术院长、教学名师、特聘教授。
学校坚持“学生荣校”战略,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以专业认证、审核评估、硕单建设三大重点任务为牵引,围绕“一系一特色、一师一方向、一生一技能”办学方向,构建了校内实训+校外实战的大实践体系,交口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育模式,学生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勇创佳绩,启动了“旦初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优秀学生到西安交通大学交流学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给与“能吃苦、用得上、留得下”的高度评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先后与俄罗斯罗尼日国立林业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韩国全州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重点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地方企业(行业)共建了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实用新型功能材料产学研战略联盟、山西碳基新材料实验中心、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共建了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吕梁精神研究中心、晋绥研究中心、吕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吕梁乡村振兴研究院。连续举办了五届“吕梁论坛”及一系列大型学术会议。
二、引进对象、方式
引进对象包括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引进方式分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两种。A层次、B层次和人才团队采取柔性或全职引进的方式,C层次、D层次和E层次人才采取全职引进的方式。
各层次人才主要引进哲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含体育)、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理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矿业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农学(林学)、管理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艺术学学科门类所涵盖的专业人才。
(一)高层次人才
A层次人才(领军人才)
各类国家级领军人才。在学术界或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学术造诣高,取得所从事学科领域国内外公认的重要学术成果。年龄一般在55周岁及以下(柔性引进,根据实际需要年龄可适当放宽)。
B层次人才(拔尖人才)
各类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取得原创性科研成果并获同行专家认可。年龄一般在50周岁及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52周岁(柔性引进,根据实际需要年龄可适当放宽)。
C层次人才(一级学科带头人)
各类省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职称)。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并有持续发展潜力。年龄一般在50周岁及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52周岁。
D层次人才(二级方向带头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正高级方向带头人。近三年取得标志性科研和教学成果,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并有创新发展潜力。年龄一般在50周岁及以下。
E层次人才(优秀博士)
学科建设需要的出站博士后和优秀博士。
(二)人才团队
人才团队应满足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其主要成员具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具有两年及以上团队合作研究经历。且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省级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省级高校创新团队;由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知名教授领衔,成员由2名及以上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职称人才组成的团队,团队带头人原则上是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或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梯队人选。
三、人才层次及待遇
吕梁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 | |
待遇类别 | 待遇政策 |
学校待遇 | 1.全职引进人才,按政策规定均纳入山西省事业单位编制,并依照山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享受相应岗位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等薪酬待遇(柔性引进人才的采取一人一策方式协商确定)。 2.住房补贴和科研启动费 A层次、B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协商确定。 C层次人才:住房补贴120万元,科研启动费:理工科50万元,文科25万元; D层次人才:住房补贴100万元,科研启动费:理工科40万元,文科20万元; E层次人才: 住房补贴60~80万元,科研启动费:理工科25~30万元,文科10~15万元; 3.其他待遇 (1)职工公寓提供周转房; (2)提供实验室、办公室等必要的工作条件; (3)安置配偶工作; (4)解决子女入学; (5)首次就业博士和省外引进博士同时享受山西省和吕梁市引进人才待遇;省内引进的已就业博士,享受学校和吕梁市待遇; (6)报销高层次人才来校应聘产生的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 |
吕梁市 待遇 | 依据中共吕梁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关于印发〈吕梁市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补助(贴)有科研经费申领办法〉的通知》(吕人社发[2021]21号): 生活补助:每月5000~6000元,补贴时间为3年。 科研经费:理工科博士20万元(以申报项目方式资助)。 |
山西省 待遇 | 依据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印发〈奖励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晋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晋财教[2020]96号): 生活补助:10万元(博士后20万元)。 科研启动费:5万元(博士后10万元)。 |
四、报名方式
应聘者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一)《吕梁学院博士入职申请表》(附件1)、《吕梁学院公开引进博士研究生基本情况汇总表》(附件2)、《吕梁学院公开引进博士研究生科研情况汇总表》(附件3)、《导师推荐信》的电子版,申请表中请务必粘贴本人近期免冠1寸彩色照片电子版,上述电子版存放于一个文件夹,名称为:所学专业+姓名+申报表(如建筑学+张三+申报表)。
应聘者需要学校解决配偶工作问题时,还需提供《吕梁学院新入职博士配偶申请入职审批表》(附件4)和《吕梁学院新入职博士配偶情况汇总表》(附件5)的电子版,审批表中请务必粘贴本人近期免冠1寸彩色照片电子版,上述电子版存放于一个文件夹,名称为:某某配偶+配偶姓名+审批表(如张三配偶+李四+审批表)。
(二)本人及配偶(需解决工作问题)的身份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须提供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原件扫描件,扫描件单独存为文件并加注相应的文件名,不要粘贴在word文档中,上述扫描件存放于一个文件夹,名称为:所学专业+姓名+基本情况(如建筑学+张三+基本情况)。国外学历需提供教育部认证材料;暂时未取得博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应届毕业生须提供学校的推荐证明(应注明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取得时间)。
(三)主持或参与项目的立项任务书或立项文件、科研成果奖励证书等原件扫描件或电子文档,扫描件或电子文档单独存为文件并加注相应的文件名,不要粘贴在word文档中,上述扫描件或电子文档存放于一个文件夹,名称为:所学专业+姓名+科研成果(如建筑学+张三+科研成果)。
(四)请将上述材料全部存放于一个文件夹,以压缩格式发送到各院系联系人邮箱和rcb@llu.edu.cn并抄送jszpw01@163.com邮箱,名称为:高校教师招聘网+博士+所学专业+姓名(如高校教师招聘网+博士+建筑学+张三)。
五、联系方式
各院系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序号 | 院系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邮箱 |
1 | 化工与材料工程系 | 王中慧 | 13037077852 | 82315320qq.com |
2 | 资源与机械工程系 | 薛淑萍 | 13935888657 | 20001026@llu.edu.cn |
3 |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 | 王亮亮 | 18435878075 | 20041013@llu.edu.cn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李志荣 | 13935856090 | 20011013@llu.edu.cn |
5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 贺一华 | 13935893112 | 19951024@llu.edu.cn |
6 | 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 于艳琴 | 13934010861 | 19891021@llu.edu.cn |
7 | 体育与健康系 | 高兴旺 | 13935802177 | 13935802177@163.com |
8 | 教师教育系 | 牛华亮 | 15388587979 | 20131110@llu.edu.cn |
9 | 数学与人工智能系 | 段金狮 | 13935854568 | 20031012@llu.edu.cn |
10 | 经济管理系 | 杨小萍 | 13753838914 | 19881025@llu.edu.cn |
11 | 外语系 | 张永红 | 15035832999 | 20001038@llu.edu.cn |
12 | 中文系 | 武文 | 15388589020 | 13994838008@163.com |
13 | 历史文化系 | 于进军 | 13834755425 | 20031015@llu.edu.cn |
14 | 艺术系 | 刘震军 | 15534388778 | 99083288@qq.com |
1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赵东旭 | 13935877021 | 20031014@llu.edu.cn |
16 | 碳基新材料及零碳负碳利用技术研究所 | 于探来 | 18434166636 | yutanlai1212@126.com |
人才工作部联系人:高老师,0358-3389022,13935832251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吕梁学院弘瞻楼405室
附件原文下载地址:
https://www.llu.edu.cn/info/1241/58111.htm